首次坐海船,很多人都会晕船,晕船会导致强烈的胃肠道反应,那滋味谁尝谁知道!晕船有个学名,叫晕动症。衡量晕动症的指标是“晕动症发生率”(MSI),也就是人员遭受船舶运动后的呕吐百分比。
对于舰员来说,晕船就不仅仅是难受了,它还会影响舰船的安全性和综合作战能力。在这个提倡“以人为本”的时代,人的因素(即“人因”)越来越受重视。那么,在海军舰船设计和使用中,与晕动症这种人因联系最密切的到底是什么呢?那就是舰船的耐波性。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究船舶运动对人的影响,他们对超过500名受试者进行了系列实验。2006年,国外利用一艘127m长的三体渡轮BenchijiguaExpress号在加那利群岛之间的公海进行了多次2h运输作业,近2000名乘客填写了有关晕动症的详细调查表。
澳大利亚建造三体船BenchijiguaExpress号
我国对舰船耐波性与晕动症关系的研究尚处起步阶段。海军工程大学卢晓平教授及其团队基于国外的研究成果,理论计算了大型驱逐舰标准模型DTMB 5415对应的实船的晕动症发生率,得出了晕动症与垂向加速度的相关性,以及改进船型和耐波性设计对降低晕动症性率的重要性。
驱逐舰耐波性与人因中晕动症相关性分析
熊虎,卢晓平
中国舰船研究,2017,12(1):32-37.
论文主要内容
由于舰船晕动症最主要的原因是船舶的垂向运动,通常迎浪时的垂向运动最为剧烈,故可以认为,若舰船在迎浪状态满足垂向运动数值范围,则其他浪向总能满足要求。本文采用切片法理论编写耐波性计算程序,计算了标模DTMB 5415各航态下迎浪运动时艏部和重心处的垂向加速度值(a),并进一步计算了不同垂向加速度值时舰员发生晕动症的概率。
主要结论
展开全文
结果表明,在大多数航态下,DTMB 5415对应的驱逐舰晕动症发生率均较低。由于我国驱逐舰排水量较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小,在波浪中的摇摆运动(含垂向运动加速度)会更大,初步预期国内驱逐舰晕动症发生率会比上述针对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所得结果更高。
国内驱逐舰,从舰船耐波性的角度优化船型或采取其他改善耐波性的设计和运营措施,降低驱逐舰的垂向加速度值,从而减弱晕动症发生的主要因素,减少晕动症对驱逐舰整体性能的影响十分必要,对进一步提高国内驱逐舰的作战性能和人因指标均有重要意义。
DTMB 5415对应的驱逐舰晕动症发生率
作者简介
熊虎,男,1992年生,海军工程大学硕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舰船水动力性能,已发表学术论文2篇,出版英文译著1部。
卢晓平,男,1957年生,海军工程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舰船水动力学、舰船总体性能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出版教材、专著和译著4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其中EI和SCI收录30多篇;主持和参与完成了30余项军队计划下达课题,获军队科技进步奖3项,部级科技进步奖2项;获军队院校育才银奖1项;全军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1项,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1项。
引用本文及相关论文推荐阅读
[1] 熊虎,卢晓平. 驱逐舰耐波性与人因中晕动症相关性分析[J]. 中国舰船研究,2017,12(1):32-37.
[2] 邓磊, 彭弘宇. 小水线面双体船耐波性能CFD不确定度分析[J]. 中国舰船研究, 2016, 11(3): 17-24.
[3] 张耀, 王凯, 杨帅, 陈晨, 费宇庭, 侯国祥. 基于船舶耐波性评价的型线优化[J]. 中国舰船研究, 2015, 10(6): 8-14.
[4] 陈伟, 杨向晖, 邱辽原. 舰船船型航行性能的多学科设计优化应用研究[J]. 中国舰船研究, 2015, 10(5): 1-5,52.
(以上文章均可登陆www.ship-research.com下载全文)
摘要和全文链接
摘要及PDF下载地址:http://www.ship-research.com/CN/Y2017/V12/I1/32
电脑端全文阅读地址:http://ship-research.xml-data.org/ZGJCYJ/html/2017-1-32.htm
《中国舰船研究》2017年第12卷第1期在www.ship-research.com以及中国舰船研究微信公众号上发布,可在电脑端及微信订阅号中浏览全文。微信专题精选部分文章重点推送。
(点击以下标题,查看2016年第12卷第6期精彩推荐)
BMT
A收录期刊
CSCD
收录期刊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
中国舰船研究
编辑部微信号:zgjcyjbjb
编辑部QQ群:348047225
投稿、阅读网址:www.ship-research.com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上官网看全文哦~赶紧来开看看吧!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