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环境监测和信息披露的进展使得IPE蔚蓝地图这样的平台能够跟踪在中国运营的1600万家企业的表现。利用企业环境绩效动态评估(DEPA)工具,数以百万计的企业的表现都通过颜色分级,呈现在可视化的电子地图上。
这种细颗粒度的动态数据成为更高效的绿色供应链管理和负责任投资的独特资源。一批大型跨国公司和本地品牌已将蔚蓝地图数据纳入采购标准,以满足供应链尽职调查的要求,并将环境管理延伸到上游供应链。这促使27,000 多家供应商纠正其违规行为,和/或披露排放数据。在过去三年中,一些大型银行也利用蔚蓝地图数据对260万家企业的环境绩效进行评估,以此推动落实了绿色信贷的要求。
IPE蔚蓝地图数据库追踪在中国运营的1600万家企业的表现。
图片来源:公众环境研究中心
气候数据基础设施加速绿色转型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将数据平台从环境扩展到碳排放,推出蔚蓝双碳地图,收集区域碳排放和能源数据,以及企业碳排放数据。中国生态环境部最近颁行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法规,将83000家大型排放企业列入强制披露环境数据的名单,其中一批重点企业开始披露碳排放数据。
为落实主管部门要求,并协调与ISSB等全球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方案和框架的协同,上海、深圳和北京三大中国证券交易所于2024年4月正式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试行)》(于5月1日生效),这被许多人称为“决定性时刻”。然而,在中国,甚至在世界大部分地区,仍然存在一个显著的空白——即当前的披露标准不“涵盖”非上市企业,特别是对于产生范围3碳排放的中小企业(SMEs),还缺乏规范披露的标准。令人鼓舞的是,这一差距已引起监管部门的关注。IPE协助有关机构编制了《企业碳排放信息披露指引通则》,目前正在公开征求意见。
我们坚信,依托准确可靠的环境与碳排放数据,对企业绩效进行动态评估,是构建有效问责机制和激励机制的关键所在。自《巴黎协定》签署以来,IPE已将绿色供应链CITI指数扩展到气候行动。自中国在2021年做出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以来,我们进一步将供应链气候行动SCTI指数,“升级”为企业气候行动指数(CATI),并将评价范围扩大到742个品牌和880家上市公司。
范围3脱碳的有效工具
范围3脱碳需要有效的工具和手段。为了实现更具成本效益的企业碳排放管理,我们开发并部署了数字化企业碳计算器,协助主要品牌的供应商测量和报告数千万吨的碳排放。一些大型银行也已使用这一服务,其2024年的目标是测算10000家贷款企业的碳排放。为了满足对产品碳足迹日益增长的需求,我们与专业伙伴合作,建设产品LCA(生命周期评估)碳排放因子数据库平台,并推出能够查询 2 万多种产品碳足迹的披露平台。这些平台已开始在范围 3 碳足迹的测算和披露中发挥作用。
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扩展我们的数据和数字基础设施,不仅涵盖环境和气候变化,还包括塑料污染、转型矿产和生物多样性等关键主题。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的东道国,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通过建立生态红线制度,将3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入生态保护红线。按照中央政府要求,各省市落实重点区域优先管控制度,将土地和沿海海域划分为数以万计的管控单元,明确不同功能区划的政策和管控要求。蔚蓝地图努力以数字化的方式绘制生态红线和其他区域的管控要求,一些大型银行已将该工具纳入贷款发放评估流程。
今天,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正面临多重危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仍在上升。蔚蓝地图提供了一个视角,展示了在中国,数据和信息公开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加速绿色转型和脱碳进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这一领先的环境和气候数字基础设施有望继续完善和扩展,促进全球合作,合力解决全球生产和采购中产生的范围3排放问题。
展望未来,国际社会是时候携手共进,积极动员并投入更多资源,以强化环境、气候和生态数据基础设施,从而加快推动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的步伐。
世界经济论坛自然与气候中心中国伙伴关系经理宋莎、大中华区气候行动项目与传播主管江颂贤和项目助理黄子晗,以及IPE绿色供应链项目经理徐昕对本文亦有贡献。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申请转载请在本文下方留言。
世界经济论坛是一个独立且中立的平台,旨在集合各方观点讨论全球、区域及行业性重要话题。
欢迎在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和小红书关注
“世界经济论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