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灭十六国的一代雄主——拓跋焘

扫灭十六国的一代雄主——拓跋焘

十六岁的拓跋焘被柔然部队围困,险象环生,但年幼的他却表现出超乎常人的镇定沉着。当时陷入重围的北魏士兵心怀恐惧,但见拓跋焘镇定自若,畏惧情绪烟消云散,杀心大起,并在阵中射杀柔然大将,柔然国主见势不妙,掉头逃走。

一年后,为了一劳永逸解决强敌柔然,拓跋焘兵分五路越过大漠,直击柔然腹地,猝不及防的柔然部族四散而逃,不敢兴兵窥伺北魏。

公元426年,拓跋焘对大夏用兵,大夏的继任者是赫连昌。当时,大夏正与西秦交兵,拓跋焘率领魏军从河东地区长驱直入,大夏接连丢失蒲坂、长安等大片国土,国都统万城苦苦支撑。

次年,拓跋焘亲率大军攻打,依靠降将的情报,对赫连昌使用诱敌之计,且战且退,将夏军引出统万城,杀了个回马枪。战斗中,拓跋焘战马倒地,几乎要被夏军擒获,而他纵身跃马,似有神助,不但斩杀夏军大将,还在中箭的情况下,将夏军打得溃散而逃。

赫连昌逃回统万城北,慌乱中来不及回城,直奔上邦,统万城自此落入北魏手中。赫连昌在作战中遇到和拓跋焘一样的窘境,战马倒地,但他却没拓跋焘的运气,最终被俘虏。赫连昌之弟赫连定逃到平凉即位,控制该地区。

赫连定畏惧北魏的逼迫,于是在灭了西秦之后,继续向西逃窜,打算渡过黄河,进入北凉。谁知昔日树敌太多,渡到一半时被吐谷浑骑兵截击,全军溃散,赫连定被擒。

公元432年,吐谷浑可汗将赫连定献给北魏,北魏将赫连定斩杀,赫连勃勃建立的大夏,同他的民族一同消融在历史的烟尘中。

当时曾有历史记载,公元429年10月,赫连定还活着的时候,曾遥望统万城说道:“先帝如果让我继承大业,怎会有今日这种事,假使老天给我时间,我就可以与诸卿复兴大业。”

接着,一群狐狸在远处叫,赫连定下令射杀它们,却一无所获。赫连定心中感到厌烦,叹道:“这是大不吉之兆啊,天道,天道,还能说什么呢?”历史本为强人所写,所以从不怜惜眼泪。

拓跋焘仿佛为战争而生,他的一生除了征伐还是征伐。

公元436年,北魏攻克北燕都城,灭北燕。439年,拓跋焘率军包围北凉,沮渠牧犍投降,北凉灭亡。至此,中国北方得以统一,北魏结束了长达一百多年十六国纷乱相争,攻伐不已的乱局。

拓跋焘之所以能统一北方,除了极强的军事才能,还有清醒的政治头脑。征战中,他逐渐认识到,要想巩固统治,不但需要军事,更需要文教,通过宣扬儒家思想来维持统治。因此,他提出偃武修文。

拓跋焘崇尚孔子,提倡儒学,吸纳汉族知识分子参与政治,利用汉族知识分子的经验,治国安邦。

拓跋焘十几岁登基,即便再有才华,也需要高人辅佐,而汉族崔浩成了他倚重的心腹,积极为其出谋划策。拓跋焘数次下诏,要求官吏宣传他求贤之意。当群臣建议大修宫殿时,拓跋焘明确指出:财者,军国之本,不可轻废,拒绝了大臣们的建议。

从拓跋珪开始,北魏统治者大都礼敬沙门,到了孙子拓跋焘也是尊重佛教。但当佛教的发展对北魏皇权构成严重威胁,加之拓跋焘在平定叛乱时,发现僧侣藏匿武器,淫乱妇女,便接受崔浩的建议,于446年下诏灭佛。

当时鲜卑上层人士多信奉佛教,其中以太子拓跋晃为代表,尽力维护佛教利益。由于宗教问题,拓跋焘与太子拓跋晃之间的矛盾愈来愈深。终于,太子属下多人被处死,太子被抓,最后在天牢郁郁而终,之后拓跋焘追念这位嫡子的好处,常常落泪思念。

拓跋焘晚年脾气暴躁,诛戮过多,但他杀完人后又后悔莫及。由于拓跋焘刑罚严酷,导致北魏几度出现混乱,而他又杀掉自己的辅佐功臣崔浩。452年,拓跋焘被近臣密谋杀害,享年45年。

拓跋焘死后20多年,北魏拓跋宏继位,推行全面汉化,加速了北魏民族大融合,奠定了隋唐盛世的牢固根基。而以纯粹胡人进驻中原的鲜卑族,无论相貌还是文化,都逐渐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中。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相关推荐

一天一史诗
365服务热线

一天一史诗

📅 08-14 👁️ 4439
Bronx是什么意思
365服务热线

Bronx是什么意思

📅 09-29 👁️ 4497
机要邮寄档案需要多久?全面解析时间因素与优化策略
365bet官网备用网站

机要邮寄档案需要多久?全面解析时间因素与优化策略

📅 10-14 👁️ 3838